1、Wi-Fi的发明
有人认为Wi-Fi 是由澳洲政府的研究机构CSIRO(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在90年代发明,并于1996年在美国成功申请了无线网技术专利。发明人是悉尼大学工程系毕业生Dr John O’Sullivan领导的一群由悉尼大学工程系毕业生组成的研究小组 ,至今澳政府依然可以从中获得丰厚可观的专利费。
也有人认为是 海蒂·拉玛 ,她发明了“跳频技术”,而这个技术之后被广泛应用在手机、无线电和互联网协议的研发上,可理解为Wi-Fi的雏形由海蒂·拉玛所培育出来。
所以Wi-Fi技术从诞生到成熟,可以说是前人积累后人努力的共同成果。
2、Wi-Fi和IEEE 802.11
IEEE 802.11是指一组为无线局域网通信所定义的标准(符合IEEE,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目的是让两台机器相互连通时,规定一个标准以使他们能顺利沟通。
在1999年,一个名为Interbrand的品牌咨询公司开始把这项技术推广到市场和消费者,但IEEE 802.11太冗长拗口,为了易读性,他们将“IEEE 802.11”协议名,改名为“Wi-Fi”。
还好改名了,不然现在的对话不敢想象啊:
– 你家的802.11太慢了
– 快换一台新的802.11路由器吧
– 要不是你这个802.11这么卡早就吃鸡了啊
3、Wi-Fi并不是一种缩写
与很多网上的解释不同,Wi-Fi并不是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的意思。这种误解来自于早期使用的广告语——“无线保真的标准”。
所以,Wi-Fi实际上并不代表什么,也不是任何事物的缩写。
另外,根据Wi-Fi联盟(成立于1999年,作为一个拥有WiFi商标的行业协会),确定其正式的名称为“Wi-Fi”。当然此类“WiFi”,“Wifi”,或“wifi”写法大家也看习惯了。
但是,下面这种就emmmm……
4、Wi-Fi使用无线电波传输数据
笔记本、平板电脑使用无线适配器将数据转换成无线电波并使用天线发送该信号。这些无线电波从天线向外发出,并通过无线路由器被接收。然后,无线路由器把无线电波转换回数据形式,使用一个路由器的硬件设备连接数据到互联网并且发送。
倘若想要从互联网获取数据传输到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设备,过程相反。
5、Wi-Fi在2.4G或5G的频率下传递信息
Wi-Fi频率比用来蜂窝传输的频率高得多(5G之后就不好说了)。较高频率意味着信号可以携带更多的数据。然而,所有形式的无线通信必然要在功耗,范围和带宽之间权衡。因此,高数据速率的代价意味着WiFi将消耗大量的能量,并且它的范围也较小。
6、Wi-Fi最远能传输信息到260英里之外
这是真的,瑞典航天局曾使用WiFi来转移数据至260英里外的平流层上的气球。使用WiFi设备和6瓦放大器。而且在传输路径上根本没有物理屏障来阻拦、截断信号。
对于一般的WiFi路由器,信号范围非常非常小,并且取决于许多因素——天线,反射和折射,以及无线电功率输出。
那为什么我家的路由器连个全屋都覆盖不了?
相比而言,我们平时使用的Wi-Fi,国内规定家用功率不能超过100mw,所以当然距离小很多。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因素会影响家用Wi-Fi的体验:
比如物理屏蔽。无线电波可以穿过大多数种类的材料,但会被可导电的材料所阻挡或吸收。水可导电,这意味着我们的身体实际上也可以对WiFi造成损耗。金属更不用说了,信号很难穿过金属物质。
另外干扰也是很常见的,由于WiFi使用无线电波(周围同时无线电波有很多很多的源头),这些电波会相互碰撞和干扰信号。除了路由器,微波炉等一些电器也同样使用2.4 GHz的频率,同频传输就会产生干扰。
7、Wi-Fi有许多不同的种类
在上文我们了解了802.11的意思,但是自1997年以来WiFi有了许多不同新的版本,比如目前生活中普及的两种802.11n和802.11ac。但大多数人通常并不会分辨这两种规格,而简化名称的做法能让厂商、运营商和使用者更容易了解产品上所用的WiFi是属于哪一世代,所以去年10月Wi-Fi联盟对Wi-Fi名称进行了简化,
如:目前主流的802.11ac将改称WiFi 5;802.11n则会改称WiFi 4,802.11ax 则是 Wi-Fi 6.
每一个协议标准各有利弊:有些数据传速快;有些穿墙能力强;有些有些抗干扰能力强;有的成本较低,不同的标准总是需要不同的硬件来协同运作,比如一些不支持的手机就搜不到5GHz的Wi-Fi信号。
本文由本站注册用户:小米 发布上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you7.cn/luyou/954.html,如本文侵犯您的权益,请邮件至3484479098@qq.com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在三个工作日内删除